摘要: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王丹阳通讯员肖明葵佟海鹏张宇政邹穗华4月29日,随着最后一根高压旋喷桩的注浆完成,深圳机场三跑..._新浪网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通讯员 肖明葵 佟海鹏 张宇政 邹穗华
4月29日,随着最后一根高压旋喷桩的注浆完成,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项目S区防渗墙施工全部完成,为深圳机场调蓄池泵闸站实现“新旧交替”及深圳机场整体扩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交建”)负责组织施工的深圳机场三跑道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深圳机场第三跑道扩建工程的重中之重。项目规划用海总面积约285.5万平方米,陆域形成总面积约237.4万平方米,软基处理总面积约243.8万平方米,外海堤总长7437.7米。其中,S区总长743.7米,可施工工作宽度仅4米。S区防渗墙施工共计完成高压旋喷桩施工4122根,注浆63000米。

据了解,S区防渗墙施工全面完成是旧海堤破除的关键前提,也是打通新海堤由南往北交通“主动脉”的核心部位,是开启现场陆运材料“快车道”的重要节点,具有工期紧、任务重、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出入口仅一个、多工序交叉施工等特点难点,对项目在资源调配、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上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
“就算是单车道,我们也能想办法把它利用成为‘双车道’‘四车道’。” 深圳机场三跑道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二工区副经理孙艺海介绍道,“面对交通限制难题,项目团队的应对措施就是靠前细致考虑,我们每天都会召开碰头会,提前规划第二天每一条路每个时间段会走多少辆车,每个作业点会有多少个设备在同时作业。”
针对上述特点难点,中国交建深圳机场三跑道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项目二工区团队主动担当,抢抓工期,加大资源投入,高效调配机械设备,多次开会模拟规划现场交通,采用“见缝插针”的办法,充分利用场地、各工序的施工特点和各工序之间衔接的时间差,最终实现了一条4米宽的道路有9台高压旋喷桩机在同时施工、6道工序同步进行的劳动竞赛热潮,全力保障了现场施工进度。
中国交建深圳机场三跑道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项目总承包部总经理于建国表示:下一步,深圳三跑扩建工程项目将紧盯施工计划的各个关键节点,科学部署,倒排工期,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志文